「適合創業」的台灣人:夫妻拋下「鐵飯碗」,來到英倫「白手起家」

2025 Mar 18

作者前言:旅居國外,最常見的理由,不外乎遊學、留學、工作、打工度假、移民等,但你是否曾想過「創業」這個選項?本文訪問了原本在台灣捧著鐵飯碗的夫妻檔──Ines 和 Aquila,分享在英國創業的心路歷程。


根據英國官方統計,今年通過的投資移民/企業家簽證(Tier 1),比上個年度增加了 11%,顯示在現今脫毆局勢不明的狀況下,工作簽證(Tier 2)的簽核日益嚴謹,卻有更多 Tier 1 簽證被核發通過,是所有簽證類型中,增加幅度最大的。


英國創業不是這麼遙不可及的事,在學校、工作場合中,時不時能聽到身邊的人正規劃要創業,或是「創業進行式」。創業是一種很普遍的風氣。相較於台灣,英國的創業內容十分廣泛,只要你有特別的點子或別人需要的專業,一個房間、一台電腦就能開一家公司──成功了,恭喜你!失敗了,成為你履歷的一部份,也很好!


從興趣中發現商機

原本在台灣從事教育工作的 Ines 和 Aquila 夫妻檔,都是熱愛自助旅行的背包客,至今闖蕩了 60 多個國家,對於民宿、旅程規劃已擁有深厚經驗。

因為在歐洲唸書時受到環境的鼓舞,一開始用自雇的方式分租家中空房,慢慢地看到台灣人在倫敦旅遊、求學、找房、移民等商機;終於決定於 2016 年創業,主攻以民宿為主的物業管理、移民/教育/置產顧問,旗下的民宿至今拓展到四、五館,皆位於倫敦市中心的精華地帶,在台灣人的圈子裡小有名氣。


台英消費心態的差異與挑戰

台灣以製造業起家,習慣有「實質物品」的交易,諮詢顧問是一種「殺必俗」,不過幾句話而已,憑什麼要收錢呢?而英國是個注重服務專業的國家,因此產生各種顧問代辦公司,收費也常是以小時計算,這點和台灣視「服務顧問業」為低生產低貢獻的心態大異其趣。

也因此,Ines 和 Aquila 作為「台灣客人」和「英國合作商」的橋樑,需要很多智慧和心力:台灣客人喜歡俗又大碗,要求免費或價廉的服務,而英國人對於每一個意見跟詢問是按時收費的,在兩者之間周旋是非常燒心燒腦的事情。尤其兩邊的溝通和做事方法差異頗大,往返的信件、電話中,常耗費不少成本。偶爾遇到頤指氣使,認為每種服務都是理所當然的家鄉顧客,更有不為人知的心酸。


在英國創業的條件

當然談到創業,還是有些必要條件。在英國創業的首要困難,當屬「簽證(Tier 1 Entrepreneur Visa)」。除了至少 20 萬英鎊(約 800 萬台幣)的投資基金外,更有許多法規和條款等限制,一開始得做足功課避免踩到地雷。

再來,語言能力不可或缺,大多數的創業需要許多溝通跟支援,結交各地朋友、研讀當地相關資料,英文的基礎一定得有。最後也是最基本,擁有獨到的點子或專業,才是決定你的創業能否在市場存活的關鍵因素。

談到為何在倫敦創業,夫妻倆笑稱:「就是一股傻勁」,Ines 唸博士班時訪問許多小型的創業公司。相較台灣,這裡的風氣鼓勵創業,只要你有好的想法,身邊的人幾乎都十分支持。英國的商業發展蓬勃,機會跟可能性也多,看似小眾的市場也能接觸到很多大眾。


台灣人,我們可以再勇敢一點

以往在台灣捧著鐵飯碗的兩位,曾覺得人生只要有個穩定職業就好,但來到英國唸書後,個人價值觀卻受到許多衝擊。其後,因經營民宿接待了上千組客人,有機會觸碰各式各樣的行業,和各種精彩有趣的人生,思考範圍越來越寬廣。

台灣人的努力跟專業其實非常適合創業,只是我們通常卡在第一步就打退堂鼓。對於未知的恐懼,讓我們在還未起步前,就想著失敗的未來,不傾向承擔風險。

Ines 分享:「在這裡做專業服務其實很難失敗,以台灣人的性格慢慢的經營,頂多沒錢做,但不至於一敗塗地。」如果擁有專門的技術或服務,再配合當地的設計跟包裝,就有機會成功。


承擔風險,跨出精彩人生的第一步

臉書創辦人祖克柏曾說:「最大的風險不在於承擔風險……在一個快速變動的世界,唯一保證會失敗的策略,就是不承擔風險。」(The biggest risk is not taking any risk… In a world that changing really quickly, the only strategy that is guaranteed to fail is not taking risks.)

在倫敦,筆者的一個體悟是,當我們真心想做一件事情時,就勇敢去做。創業只是其中一個例子,人生是結合各種經驗的旅程,即使是負面的經歷,也能從中學到許多知識跟智慧。那些內心的害怕、外在的雜音,其實都不那麼重要,我們該專注的是如何努力爭取、想方法、找資源,會比猶豫躊躇原地好很多。

精彩人生值得我們往前一步、扛起更大的風險!

作者:Pei Pei/有倫在家

※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,原標題為《 「『適合創業』的台灣人,我們可以再勇敢一點」:夫妻拋下「鐵飯碗」,來到英倫「白手起家」》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

2025 Oct 13
倫敦的魅力,從來不只是大笨鐘、白金漢宮這些大地標。 真正讓人著迷的,是那些藏在角落的小細節:小小的門、紅色郵筒、街角雕像……其實全都暗藏故事。 今天小編就帶你來一趟 倫敦冷知識散步,保證你下次再走在倫敦街頭,能秒變倫敦達人! 建築背後的小歷史 • 小矮門的秘密 17、18 世紀的英國人身高比現在矮很多,160 公分就算高個兒!所以老房子的門口自然「迷你可愛」。下次走進古老民宿,不是你長高了,而是穿越時空啦 • 紅色郵筒的祕密 紅色郵筒從維多利亞時期開始就成為「英國最長壽的地標」之一。仔細看,郵筒上會印有君主縮寫,例如「ER II」= Elizabeth Regina II(伊莉莎白二世女王),每一個都像歷史的縮影。 城市裡的傳說 • 倫敦塔的烏鴉守護者 傳說只要烏鴉飛光,英國王國就會滅亡!所以現在倫敦塔裡的烏鴉都有名字、身份證(Raven ID),還有人專門照顧,比 VIP 還尊貴 。 • 皮卡迪利廣場的「假丘比特」 廣場上的雕像其實是「慈愛天使 Anteros」,象徵無私之愛。但因為長得太像丘比特,大家乾脆直接喊他「小愛神」,久而久之變成城市趣聞。 • 倫敦眼的求婚魔咒 傳說只要在倫敦眼最高點求婚,成功率高達 99%!誰敢在 135 公尺高空說「不」啦 。因此它成了戀人必去的浪漫「告白神器」。 文化差異冷知識 • 英國人的 “Lovely” 別太當真!聽起來像真心讚美,其實常常只是客套的「嗯,挺好的」。就算心裡想「這茶泡太久了吧…」,嘴上還是會微笑說:「Lovely!」 • 地鐵裡的經典提醒 「Mind the gap」已經紅到變紀念品。甚至有位播音員過世後,大家特地保留他的錄音,讓這聲音繼續陪伴每天上下班的人們,成為最溫暖的「城市之聲」。 • 全民口頭禪:Sorry 在倫敦,你會發現英國人三句話離不開「Sorry」。不是真的犯錯,而是一種禮貌緩衝。撞到你會說 Sorry,被你撞到還是會說 Sorry,甚至開口問路前也要先 Sorry 一下,根本全城 Sorry 模式 。 小編悄悄話 倫敦的浪漫,藏在細節裡。 下次旅行時,別只打卡大景點,不妨: 看看郵筒上的小字 數數倫敦塔裡的烏鴉 偷聽身邊英國人隨口的 “Lovely” 你會發現,這座城市每天都在悄悄講故事給你聽。
2025 Jul 6
帶小朋友或青少年來倫敦玩,交通費怎麼省?別擔心,小編幫你整理好啦